新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,该怎么办?
日期:2019-09-11 浏览
新员工为什么总是存活率不高?根据同行间的调查,新员工普遍的存活率只有70-80%,也就是说有将近20%-30%的人流失了。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短板,而随着年轻求职者心态越来越浮躁,对工作以外的期望值越来越高,如此高居不下的流失率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       那么我们的问题就随之而来:新员工为什么总是存活率不高?

       一、做好新员工关怀工作的规划与分工
       在很多公司,如果一位新员工流失了,业务部门首先会说HR招的人不行,而HR也一脸无辜的表示,人选明明是你定的,现在新人刚来几天就走了,明显是业务主管不会带人。
       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:很多企业内部对于新员工关怀的工作缺乏统一的认识,殊不知这个工作HR和业务部门都应该承担责任。
       古语有云:凡是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笔者的经验:由HR部门牵头,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员工关怀方案,其中HR负责哪些内容,业务部门负责哪些内容,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要求。

       二、为新人准备难忘的第一天
       在历尽数个面试官的考验之后,你终于拿到了梦想中企业的offer,高高兴兴在约定之日前去报到,可到了办公室,你却发现,工位上没有电脑和文具,甚至摆满了上一任的文件和杂物——美好的心情瞬间跌到了谷底,你甚至萌生了想要离职的念头……是不是很熟悉的场景?
       所谓好的开始,是成功的一半。对新人来说,来公司报道的第一天尤为重要,先入为主的观念一旦形成,再想改变就很难了。那如何为新人准备难忘的第一天呢?
       1. 在新人入职的第一天,为其准备好必备的办公用品、干净整洁的办公桌;
       2. 行政带领其熟悉公司的各部门分布、包括餐厅、卫生间的地点;
       3. 所在团队设计一个隆重的新人加入仪式,帮助其快速认识团队成员;
       4. 安排专人与新人共进第一顿午餐;
       5. 第一天,让新人准时下班。

       三、系统的新员工培训
       关于新员工培训,这真的是件相当划算的买卖啊。
       新人之间相互认识,快速找到归属感;
       快速的了解公司业务流程、部门分工、企业文化;
       获得与管理层交流的机会,提高认同感。
       很不幸的是,很多所谓的大公司,并没有安排新员工培训,boss们认为花1天甚至2天的时间来做新员工的集中培训,成本太高,且看不见收效。
       但是,boss们却忽视了企业人高居不下的人员流动性,也忽视了因为人员流动所造成的招聘成本、人员成本的大幅提升……

       四、提供工作指南
       也许业务部门会认为,我招进来的是熟手,为何还需要教她?
       开什么玩笑!事实上,即便是工作多年的老鸟在新的公司环境下,也需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正确地上手。
       而如果你招聘的是初入职场的新人,没有了老鸟的精明和老练,可能很久都没法真正上手。此时,一份细致、全面的工作指南,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五、就试用期目标达成一致
       也许你给新员工定的试用期目标并不高,但是作为不熟悉情况的新员工,仍然会觉得难以实现。
所以你需要就试用期的工作,与新人进行充分地沟通,并告知其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成功案例。
当新员工对试用期目标充满信心,并努力去实现的时候,也许此刻他就坚信自己一定会留下来。

       六、让导师制真正发挥作用
       现在HR谈及新员工培养时,言语之间必会提到导师制。
       导师制确实对新员工会有帮助,但要想导师制真正发挥作用,却并不容易。那应该怎么做呢?
       1. 导师在精不在多,并不是所有老员工都适合担任导师一职。只有那些经验丰富,而且乐于助人的伙伴才是导师的最佳人选;
       2. 设计导师激励机制,不能让导师们义务劳动,甚至是背负员工流失的考核压力;
       3. 关注导师自身的职业成长,别让导师成了负能量的源头。

       七、与新人一同庆祝里程碑
       当新人签下第一笔订单,当新人收到客户的第一笔回款,当新人攻克第一个技术难关……
       在这些新员工的里程碑时刻,我们应当与新员工一同庆祝,一块蛋糕、一个鼓励、一个小礼品,都可以让新人充分地感受到公司的尊重和真诚。

       八、一场正式的转正面谈
       试用期的时间过得很快,临到新员工转正的时候,就该和他们做一次好好的总结了。
       过去的几个月,新员工哪些工作完成得很好,哪些工作还需要改进,个人能力方面需要如何提升,接下来半年的工作重点等等。
       当面谈之后,当你看到新员工充满信心地离开会议室,相信你身上的担子也会轻松很多。

       总结
       新员工关怀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难题,而是在诸多细节上的追求,以及发自肺腑地对新人的尊重和关心。
       将心比心。当你真正的关心新员工时,新员工也会以100%的热情回馈于你。